编者按:开赛在即的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是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体育盛会,其赛事设置既有射箭、皮划艇、体操、攀岩等已“入奥”且大众相对熟悉的项目,也不乏浮士德球、柔术、航空运动等相对小众、陌生的项目。近年国内时兴的飞盘、尾波滑水、腰旗橄榄球等也将亮相本届赛事。这些项目与气象深度关联,无疑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版将带您纵览这些充满魅力的赛事,深入解析气象条件如何影响竞技体育,探寻自然之力与人类极限的精彩碰撞。
专家顾问 :
成都市气象学会秘书处秘书长 陈洪
四川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周长春
成都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许晨
成都市气象局驻场世运会执委会保障部工程师 尹舒悦
无人机竞速的“气象关卡”
气象敏感度 ★★★
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的无人机竞速比赛,是一项融合科技与竞技的新兴航空运动。该项目将于8月14日至16日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外田径场隆重举行。参赛运动员将佩戴飞行眼镜,通过第一视角精准操控无人机,以最高160公里/小时的速度,穿越550米长的赛道,克服单层门、双层门、隧道门等重重障碍物,完成3圈飞行。最终,用时最短的选手将赢得比赛。
无人机竞速不仅是一场“速度游戏”,更是对运动员技术、心理、体能和策略的全方位考验。顶尖飞手必须像赛车手那样精通机械调校技巧,像电竞选手一样反应敏捷,同时还要具备极限运动员的抗压能力。
在这场速度对决中,气象条件是决定比赛能否顺利进行的“隐形裁判”。负责无人机比赛场馆的预报员周学云介绍:“竞速无人机重量不得超过1千克,轴间距小于330毫米,对风特别敏感。理想状态下,风速低于 10.8 米/秒,微风条件下气流较平稳,有利于飞行控制。一旦风速超标,无人机就可能偏离预定轨迹,甚至撞上障碍物。”
降水同样是“麻烦制造者”。超过5毫米/小时的雨量会打湿无人机的电子元件,可能造成短路,雨水还会增加螺旋桨的阻力,影响飞行速度。温度和湿度也有讲究,10℃至40℃的温度区间、40%至80%的湿度最为适宜,极端高温可能导致电池过热,湿度过高则会让镜头起雾,干扰运动员视线。
更危险的是雷电和低能见度天气对比赛的影响。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会干扰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而大雾、浓烟导致的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运动员既看不清障碍,也难以判断距离,极易发生碰撞。因此,若出现雷电预警,或雨量、风速超标,比赛可能会暂停。
为应对这些挑战,成都市气象局多年深耕低空气象保障工作,运用水平分辨率达333米的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结合实时观测数据,动态调整模式参数,提前预判风速、降水等关键指标,并通过改进物理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提升低空风场和湍流预测精度,加密数值模式的垂直分层,提升低空气象要素解析能力,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低空运动气象保障。从赛前气象监测,赛时分钟级更新预报,到突发天气时的短临预警,这套“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赛事举办方及时调整赛程,确保比赛顺利进行。(韩进满)
气象因素如何左右荷球与浮士德球?
气象敏感度★★★
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的荷球比赛,是当今体坛唯一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集体球类项目,因其强调男女平等、团队合作、不易受伤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荷球比赛分为室内与沙滩两种形式。
荷球起源于1902年的荷兰,被誉为“最文明的对抗运动”。比赛中男女同场竞技,但严禁身体接触,胜负全凭团队配合与战术智慧来决定。在40米×20米的木地板场地上,本届成都世运会将汇聚全球8支顶尖队伍,展开激烈攻防。值得一提的是,沙滩荷球首次登上世界级大赛舞台,沙地的特殊性有效拉平运动员之间的体能差异,每一分都是默契与精准操作的成果。
然而,天气始终是室外比赛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负责荷球比赛场馆的预报员张琪介绍道“:温度和湿度因素影响显著,高温使运动员出汗、体能消耗、反应变慢,还会改变球的弹性;低温使肌肉僵硬、关节灵活性降低,木质器材收缩,影响球的滚动轨迹;高湿度易造成场地湿滑、器材受潮;而低湿度则可能引起运动员呼吸道不适。理想的比赛状态是温度处于20℃至24℃,湿度处于40%至60%。”
浮士德球,又称拳球或草地排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德语地区较为流行,其名称来自德语。成都世运会浮士德球项目设室外男子和女子比赛,将于8月9日至13日在天府公园举行。该项目为团体赛,每队由5名球员组成,比赛方式与排球类似,双方隔网用拳头将球击打过网,并使对方无法回击。不同之处在于,球在击打前可先落地一次,一方若未能成功回击,则对方得分。
这项结合力量与技巧的运动,对气象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改变整场比赛的走向。负责浮士德球比赛场馆的预报员何科介绍:“降水是影响比赛安全性的主要隐患。理想状态下应在无降水天气中进行,小雨天气尚可继续比赛,但降雨量达到中雨及以上级别,运动员在跑动、急停、起跳时极易滑倒受伤,存在较大风险。”(张译文)
滑水运动里的天气秘密
气象敏感度 ★★★★
摩托艇轰鸣驶过,拖绳瞬间绷直,滑水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冲出水面,在湖面划出优雅的白色尾迹,这力与美交织的瞬间,背后实则上演着一场与天气的“无声博弈”。当运动员在浪尖起舞时,风速、降水、雷电与高温如同隐形的裁判,悄然“拨动”着胜负的天平。
这项融合速度、技巧与极致平衡的水上竞技——滑水运动,自20世纪初在美国萌芽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运动员借助摩托艇或索道的牵引,脚踏特制滑水板,在水面上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在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滑水项目分为尾波滑水、尾波冲浪和索道滑水三个分项,展现着水上运动的魅力与极限。
风是最难以捉摸的“舞伴”。顺风可使运动员借力飞驰,逆风却化作无形屏障增加阻力。当风力突破安全阈值——通常达到4级(风速5.5至7.9米/秒)时,平衡的“舞蹈”顷刻间就可能演变为一场“危险游戏”。在2005年世界滑水锦标赛上,中国选手郑志辉在回旋预赛中完美完成首轮,然而第二赛程中却被突如其来的大风打乱节奏,最终遗憾止步。
暴雨的降临则让赛场变成“迷阵”。密集雨滴击打水面形成万千涟漪,会影响运动员的平衡感和对水面的判断力。当中雨持续或降雨强度突然增大时,会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甚至形成暗流,加大摩托艇操控难度;强降雨常伴随雷电、大风,对运动员构成威胁。同时,降雨还会降低水温,使运动员失温。成都午后至深夜为强降雨和雷电高发时段,降雨频次相对较高,当日降雨量达到中雨量级及以上时,就不宜进行比赛了。
高温则会化身“隐形消耗者”。气温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及血压等均有影响。气温过高,尤其是出现35℃以上高温时,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增大,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14时至19时,该时段阳光强烈、气温高、湿度大。根据预测,成都世运会期间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将有5天左右,温湿结合形成的闷热“桑拿天”,会加速运动员体力消耗,影响技术发挥。
为确保运动健儿们在浪尖上安全腾跃,科技的力量悄然介入。成都市气象局在赛场布设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仪,实时监测并精准反映运动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实际体感温度;同时对场馆座椅等设施进行温度监测,模拟观众区的热环境,力求让赛场每一刻的温度变化尽在掌握。这些细致入微的气象保障,正是为了让滑水健儿们在与“无形裁判”的博弈中,能更安全、更专注地挑战极限。(唐淼)
晴空之下的轨迹艺术
气象敏感度 ★★★★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草地游戏活动的飞盘运动,凭借趣味性强等特点,已从休闲娱乐活动发展为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
飞盘运动可分为团队飞盘、掷准飞盘、自由花式飞盘等竞技类别,不同类别的飞盘比赛特点和规则大不相同。最受大众喜爱的是团队飞盘,通过队友间的飞盘传递,在对方防守区成功接住飞盘即得分,掷准飞盘的规则是将飞盘投入目标框内。据悉,掷准飞盘在本届成都世运会首次亮相,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作为高度依赖户外环境的运动,飞盘竞技面临复杂的气象条件挑战。温度方面,运动员在飞盘项目中适宜的温度为15℃至25℃,若温度过高,易使体能消耗过快,增加中暑风险;湿度维持在40%至60%最为适宜,湿度过高使得运动员散热效率降低,导致呼吸不畅,体感温度上升,可能影响技术发挥;风速在2米/秒至5米/秒最为适宜,若比赛当日风速超过8米/秒(5级风)会严重影响飞盘的飞行轨迹,干扰赛事正常进行;当能见度大于1000米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视线受阻,影响飞盘投掷精准度;日照强度同样关键,强烈的日照会使运动员产生眩光,影响对飞盘的观察和判断,可能导致接盘失误或掷盘偏差;在降水方面,比赛当天为小雨是可控的,中雨及以上会造成场地积水,易使运动员滑倒、增加受伤风险;若出现强对流天气,对运动安全的影响较大,飞盘运动场地为开阔户外区域,若闪电距比赛场地10公里内,需立即中止比赛,人员迅速转移至室内等安全场所。
针对赛场的户外环境,成都市气象局在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和桂溪生态公园布设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及降水等关键数据,并将激光测风雷达、无人机等新技术设备投入到保障工作,实现对0至500米低空风场的秒级监测,为评估影响飞盘投掷轨迹的因素提供数据支撑。成都市气象局定制“一赛一策一单”的精细化服务模式,提供低空风切变预警、高温热力图、雷电风险概率等专属服务产品,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推送至裁判员和教练团队,为赛事提供精细、专业的服务保障。(何长剑)
立体、定制、秒上云——锚定“精密监测”助力精彩世运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将于2025-08-07至1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这一时段正值主汛期,天气多变,给赛事安全、运动员竞技发挥及观众观赛体验带来诸多挑战。为应对复杂天气形势,气象部门强化国、省、市三级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世运会专属的气象精密监测体系,助力实现“风云可测”的气象服务目标,为赛事保驾护航。
本届世运会气象服务涉及15个户外场馆、18个户外竞赛大项、24个户外竞赛分项,开闭幕式场馆均为户外露天,户外赛事众多,对气象服务提出更高需求。
成都世运会气象保障专家组在会商研判场馆天气。摄影:蔡欣明
为全方位保障赛事活动,成都市已构建起“地—空—天”一体化垂直监测网络,现已布设85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实现分钟级常规气象要素监测,站点平均间距约4.2公里,中心城区间距缩小至2.9公里;包括 X波段相控阵雷达在内的9部天气雷达组网形成92%的覆盖率;另由高空气象观测站、地基垂直遥感观测基地,以及多部风廓线雷达和激光测风雷达构建的垂直廓线观测网,可实现分钟级三维风、温、湿数据采集。此外,风云四号 B星可1分钟连续扫描,13个业务高空站加密至每日4至8次探空,调派大型无人机机动观测等,均为成都世运会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支撑。
围绕开幕式、闭幕式、27个竞赛场馆及火炬传递等四大重点场景,成都市气象部门推出“一场景一策”的定制化气象观测服务,精准匹配各场景对气象要素的需求:
烟火表演区加密垂直风场监测,实时捕捉风要素细微变化;室外项目布设不同座椅材质的智能感温模块,为赛事方和观众提供“座椅级”精准热感服务;水上项目配备浮标微站,实现赛区水域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水温等水文物理要素全天候监测;徒步赛道增设黑球温度,为准确预报体感温度提供参考……通过“定制化”气象观测服务,提升赛事运行效率,增强观众体验。
7月25日,在世运会开幕前夕,气象工作人员为开幕式及焰火表演提供实时气象数据。摄影:韩进满
同时,依托“天擎四川”平台,各类监测数据经5G/光纤低延时回传,秒级推送至赛事指挥系统和“世运通”App;AI融合分析自动生成风险预警,把复杂天气转化为直观、可交互的三维实景,辅助组委会实时调整赛程,保障运动员与观众安全。?
7月5日,气象部门在世运会场馆南侧建设应急气象站,包含一台测风雷达及六要素微型站。摄影:谢浪淘
成都市气象局还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建立气象监测站网统筹管理机制,实现世运会气象探测建设统一规划、标准配置、高效协同。下一步,世运气象精密监测体系还将深度赋能防灾减灾、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等场景,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具有蓉城特色、气象智慧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曹锐怡)
阿司匹林治什么病 | 白龙马是什么生肖 | b是什么元素 | 做梦丢钱了什么征兆 | 头发稀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肩膀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万圣节应该送什么礼物 | c3是什么 | 政客是什么意思 | 小青柑是什么茶类 |
光感是什么意思 | 周天是什么意思 | 牛肉烧什么菜好吃 | 月经期间喝什么好排毒排污血 | 割包皮是什么意思 |
空明什么意思 | 吃坏东西肚子疼吃什么药 | 开除党籍有什么后果 | 牡丹和芍药有什么区别 | 穿拖鞋脚臭是什么原因 |
高烧吃什么药退烧快hcv8jop4ns7r.cn | 甲状腺是什么引起的原因hcv7jop9ns1r.cn | 什么是紫河车hcv9jop1ns9r.cn | 聚乙二醇是什么hcv9jop4ns3r.cn | 夜开花是什么菜cl108k.com |
心脏缺血吃什么药最好hcv8jop5ns0r.cn | 双子座后面是什么星座hcv7jop9ns4r.cn | 白板是什么意思qingzhougame.com | 什么油锯好hcv8jop6ns2r.cn | 养神经吃什么食物最好xinmaowt.com |
龙眼什么季节成熟hcv8jop8ns8r.cn | 让平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8r.cn | 雪燕是什么东西hcv8jop1ns5r.cn | 娃娃脸是什么意思hcv8jop5ns6r.cn | 三楼属于五行属什么hcv7jop4ns8r.cn |
1971年是什么年hcv7jop9ns9r.cn | 高血压高血脂不能吃什么aiwuzhiyu.com | lemon是什么意思hcv8jop8ns4r.cn | 吃什么补记忆力最快hcv7jop7ns2r.cn |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是什么歌hcv8jop9ns2r.cn |